您当前的位置:古树网古树保护
背景:

保护古树名木刻不容缓

[日期:2011-11-03] 来源:光明日报  作者:郑北鹰 [字体: ]

        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尚有古树名木339302株,但遭受破坏现象相当严重。如甘肃省白龙江林区的一些不法分子,专挑百年以上的大径材盗砍;浙江省天目山有4株千年柳杉被盗伐;还有些管理部门竟将古树名木“错定”为用材林木进行砍伐。专家呼吁——

        在城乡开发建设中,一些眼光短浅的人只顾暂时的局部利益,严重破坏了我们宝贵的古树名木,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。根据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,国务院领导同志不久前专门做出批示,要求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。

        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宋朝枢介绍,根据树种的不同,我国一般将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树木定为古树,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和特殊纪念意义的树木为名木。古树名木是我们失而不可复得的瑰宝,是活的史书,还是濒危物种的基因库。据调查,全国各地现存古树绝大多数是珍贵稀有树种,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自然遗产,也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科研宝库。通过对古树的研究,可以得知未来气候变化,水土、植被、地理、空气等重要科技情报。

        古树名木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尚有古树名木339302株(不包括国有原始林区和自然保护区成群生长的古树)。但是,我国目前古树名木的保护状况实在令人担忧,全国各地古树名木的数量、种类急剧减少,遭受破坏现象相当严重;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,肆意砍伐古树。甘肃省白龙江林区的一些不法分子,盗砍国有保护的天然林资源,专挑百年以上的大径材砍伐。浙江省天目山有4株千年柳杉被盗伐,其中一株树龄1500年以上,引起震惊。还有些管理部门竟将古树名木“错定”为用材林木进行砍伐。湖南省和四川省70%的古树资源已被砍光。此外,还有一些人爱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淡薄,在树上乱刻乱划、拴绳挂物、剥皮取材、乱搭建筑物或堆放物品等,使古树名木生长环境恶劣,导致古树名木死亡。

        保护古树名木刻不容缓!

        据全国绿化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周力军介绍,我国非常重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。全国绿委《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决定》下发以后,各地都加强了保护措施,开展了古树名木的普查、登记造册、挂牌建档工作。一些省(区、市)还相继组织制定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,使古树名木保护有了法律依据。

        为把古树名木的保护落到实处,各地采取了有效措施,浙江省一些地区把古树名木保护列入社会文化发展规划。重庆市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年终政绩考核内容,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。广东省规定古树名木保护由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,并建立了部门分工责任制,将管护责任具体落实到单位和个人。上海市在测绘地形图上标明古树名木的位置,并给古树名木投保。北京市为保护被建筑物围困的古树,拆除各类建筑2.1万多平方米,修建围栏三千多米,解放被困古树六千
多株,并对三千多株濒危古树采取了堵洞、支撑、复壮等措施。天津市制定出台古树名木的养护、复壮技术规范,培训技术骨干,提高了科学养护水平、防病治虫等措施,加强古树的复壮。但是,也有一些地方工作不力,连自己有多少株古树名木还不知道。

        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说,古树名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宝,具有极高的政治、科学、文化、环保价值。根据古树名木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,在古树名木保护上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,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水平,使群众对古树名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,特别是要树“活化石、活文物”的认识观念;要使人们认清古树名木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,增强古树名木保护的紧迫感;使各地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好经验、好办法及时得到推广,促进各地开展保护工作。
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以立法为重点,制定出适合各地特点的古树名木保护法规。《全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》也要积极着手制定。古树名木保护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投入,这笔巨额资金完全依靠政府一时难以解决。要根据古树名木分布和权属的社会特点,落实各部门、各单位的保护责任,并进行各级财政分级补助的办法,将古树名木保护落到实处。各地、各部门要利用电视、广播、报刊、通告、横幅、标语,举办咨询,出版书籍等多种形式,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,使群众知道古
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重大意议,并了解一些有关古树名木的政策法规和常识,增强干部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。总之,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,应纳入绿化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,使之走向制度化、规范化。

 

收藏 推荐 打印 | 录入:admin1 | 阅读:
相关新闻      
本文评论   查看全部评论 (0)
表情: 表情 姓名: 字数
点评:
       
评论声明
  • 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  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
  •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
  •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
  •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
石景山教委石景山科委石景山文委石景山园林局石景山环保局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
【主办】石景山科普联席会 【指导】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 【承办】 石景山科普网
【协办】北京市京源学校、景山学校远洋分校、同文中学、苹果园二小
北京市教学植物园、北京市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、首都师范大学
Copyright © 2011-2012 TREE.FICC.CN All Rights Reserved, 【版权所有】 古树网
科普咨询:010-68863652 网络服务:010-68875528 投稿信箱:service@ficc.cn 京ICP备05009354号
【科普传播】北京财智星空品牌文化有限公司 【技术支持】财智信商联盟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